对于调整沪深港通交易信息披露机制的主要考虑,沪深交易所在答记者问中指出,沪深港通交易信息披露机制安排★,最初是为了有效揭示、提醒投资者交易额度使用情况,但其披露频率和内容与A股市场信息披露的一般习惯不同★,也不同于国际主流市场的普遍做法★。从国际实践来看★,欧美等主流市场均不在盘中实时披露某一特定类别投资者的交易信息,也未在交易信息披露机制上★,对国内投资者与国际投资者做出差异化安排★。
“为维护市场整体信息披露的一致性,提高信息披露与市场发展的适配性,保障投资者获取信息的公平性★,在两地证监会指导下,沪深港三所依据主场原则,即相关交易活动应遵守交易发生地的监管规定及业务规则等,并综合考虑两地市场投资者结构特点和信息披露惯例等,对沪深港通交易信息披露机制进行调整★。★”沪深交易所称。
例如,周一(5月13日)盘中★,有券商在沪深股通页面虽然显示了今日正常交易★,但在沪股通和深股通栏目下的数据,均显示了待更新。
调整后★,沪深股通方面,一是港交所调整交易信息实时披露安排★,不再披露沪深股通实时买入交易金额、卖出交易金额和交易总额★;沪深股通当日额度余额大于或等于30%时,显示★“额度充足★”;小于30%时★,实时公布额度余额。
针对北向资金不再披露实时成交额的新变化,各家券商App的更新适应性工作已经展开★。
4月1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下称“深交所”)及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下称★“港交所★”)分别对沪深港通交易信息披露机制进行调整★。
同时★,也有券商App分别显示了陆股通和港股通在交易时间,虽然同样未显示实时成交金额,但在沪深港通的页面上方,滚动播放了交易所对沪深港通信息披露机制的调整信息。
港股通方面★,一是沪深交易所调整交易信息实时披露安排★,港股通当日额度余额大于或等于30%时★,显示★“额度充足★”★;小于30%时★,实时公布额度余额。
5月13日,北向资金取消交易信息实时披露的新要求正式实施★,澎湃新闻记者观察到,各家券商App已纷纷进行了适应性调整。整体上看★,虽然不同券商App的处理情况略有差异,但进度基本一致。据悉,★“沪深股通”、“北向净买入”等板块在券商App上盘中将无数据显示★,后续相关板块将在新版本App上取消。
★“目前,我们App一方面提醒了本次披露机制调整,另一方面在页面进行了最新的更新。★”有券商业务部门人士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
Wind数据显示,自2014年11月17日沪深港通开通以来★,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A股已达1.85万亿元★。同时按年度指标来看,北向资金连续11年实现净买入★。
二是沪深港交易所将盘后披露安排调整为:每日收市后披露沪深股通成交总额及总笔数、ETF成交总额、当日前十大成交活跃证券名单及其成交总额★,并按月度、年度公布前述数据的汇总情况。每季度第5个沪深股通交易日公布上季度末单只证券沪深股通投资者合计持有数量。三是港交所对香港结算参与者持有数量等信息进行适应性调整。
多家受访的券商人士对澎湃新闻记者说:“虽然不同券商App在页面呈现上略有不同★,有细节需要进一步优化,但总体更新进度基本一样。”
其中,2017年至2021年北向资金连续5年每年净买入都超过1000亿元。2024年,北向资金净流入再度放大★,截至5月10日★,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790.86亿元,超过去年全年。
二是沪深交易所将盘后披露安排调整为:每日收市后披露当日买入成交金额及笔数★,卖出成交金额及笔数★,成交总额及总笔数,ETF成交总额,当日前十大成交活跃证券名单及其买入成交金额★、卖出成交金额★、成交总额,并按月度、年度公布前述数据的汇总情况;每日收市后披露单只证券港股通投资者合计持有数量。港交所港股通信息披露安排保持不变。